导言
前不久,我在新闻里看到一则让人心头发凉的故事:一位年轻孕妈在产房里分娩时,因为一次轻咳,短短几分钟就失去了生命。
这并不是夸张的影视桥段,而是真实发生在产科的意外。导致这场悲剧的“元凶”,叫做——羊水栓塞。
作为一名育儿博主,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话题讲清楚。因为虽然羊水栓塞发生的几率不算高,但一旦发生,后果常常是猝不及防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羊水栓塞究竟是什么、哪些孕妈需要特别当心,以及可以如何做好预防。
羊水栓塞是什么?产房里的“隐形炸弹”
羊水大家都知道,它是孕期保护胎宝宝的重要液体,相当于一个“温柔的护垫”,能缓冲外力、维持温度、供给营养。可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羊水可能会“不小心”进入妈妈的血液循环。
展开剩余80%一旦羊水进入血管,就像入侵者一样,会在肺部血管里堵塞(形成肺栓塞),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,甚至会导致全身凝血功能紊乱。几分钟之内,孕妈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血压骤降,甚至心脏骤停。
医学统计显示,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大约在万分之一到五之间,属于罕见情况,但一旦发生,孕妈的死亡率可高达80%。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为“产科中的头号杀手”。
想象一下,产房里医生和护士正紧张地帮助孕妈生产,突然孕妈出现胸闷、咳嗽,紧接着情况急转直下。即使医护团队全力抢救,也往往分秒必争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更要提前了解,做到心中有数。
哪些孕妈更容易遇到羊水栓塞?
羊水栓塞并不是随便就会找上门的不幸,它往往和一些高危因素有关。下面几类孕妈要格外留心:
① 胎盘早剥的孕妈胎盘早剥指的是宝宝还没出生,胎盘就提前从子宫壁剥离。这样不仅会让胎儿缺氧,还可能让羊水更容易进入血管,增加栓塞的风险。
② 有过胎停育的孕妈如果孕早期发生过胎停,而处理不及时,体内可能埋下隐患。特别是孕妈察觉宝宝动静异常时,一定要立刻就医,不要抱有侥幸心理。
③ 高龄孕妈(30岁以上,尤其是35岁以后)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机能下降,怀孕和分娩时的并发症风险本身就会增加。羊水栓塞虽然概率不高,但在高龄孕妈身上更容易出现。
④ 多胞胎孕妈怀双胞胎、三胞胎的妈妈,子宫负担大,分娩难度也更高,羊水量往往更多。一旦分娩中发生意外,栓塞风险也随之增加。
⑤ 其他情况比如剖宫产、子宫破裂、长时间滞产等,都可能增加羊水进入血管的几率。
这些高危因素提醒我们:孕期不是“熬一熬就过去”的过程,而是需要科学管理和密切观察的过程。
怎么降低风险?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
羊水栓塞虽然可怕,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恐惧,更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。以下几点,孕妈和家人都要重视:
① 提前选择正规、有经验的产科医院怀孕后,不要等到临产才慌慌张张找医院。建议在孕中期就确定好分娩医院,尽量选择医疗资源充足、经验丰富的妇产科。因为羊水栓塞一旦发生,时间就是生命,只有专业的团队和抢救条件,才能提高成功率。
② 产检不能缺,孕期随时跟进每一次产检都是一道保护屏障。孕早期要排查胎儿发育情况,孕中期要监测胎盘和羊水,孕晚期更要警惕异常信号。别觉得麻烦,每次产检其实都是在为分娩做准备。
③ 警惕身体异常,不要硬撑很多孕妈习惯“扛一扛”,觉得小毛病不用在意。但在孕期,哪怕是轻微的胸闷、呼吸困难、心慌,甚至异常的咳嗽,都可能是危险信号。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,而不是自己硬撑。
④ 保持良好心态,家人多陪伴分娩不仅是身体的挑战,也是心理的考验。孕妈紧张、焦虑时,身体更容易出问题。家人要多陪伴,帮她放松心情,给予情绪支持。好的心态,有助于顺产,也能减少突发状况。
⑤ 了解应急知识,增强心理准备虽然没人希望遇到羊水栓塞,但提前了解它的症状和风险,能让家人更冷静。比如:突然胸闷、呼吸急促、血压下降、意识模糊……如果了解这些征兆,家人能更快配合医生,而不是手忙脚乱。
果妈寄语
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我特别能体会孕期的不易。怀孕十个月,不仅是身体上的消耗,更是心理上的牵挂。每一位准妈妈都希望能顺顺利利把宝宝抱到怀里,但我们也必须承认:生产是一次需要勇气和准备的“大考”。
羊水栓塞虽然危险,但并非毫无办法。只要孕妈和家人提前了解风险,做好产检,选择靠谱医院,听从医生建议,遇到情况时冷静配合,就能大大降低危险。
我始终相信,科学和爱是孕妈最坚实的后盾。科学能让我们更安全,爱能让我们更有力量。
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平安度过孕期,在产房里听见宝宝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,满心欢喜,而不是担惊受怕。
互动话题
你听说过羊水栓塞吗?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有过相关经历或疑问吗?欢迎留言分享,让更多准爸妈一起学习,彼此守护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